你是否也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家長們氣沖沖的數落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訴說自己為了孩子如何用心良苦、甚至心力交瘁,但孩子們的回應卻是冷淡、讓人失望。或許試著想一想,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是哪一型的父母?

 

根據得安學園游美貞主任的觀察,歸納家長們的用心,大致可分為幾類:

1.      予取予求型:只要孩子開口就答應,零用錢、買衣服乃至到同學家過夜,全部都答應,唯一的要求是「你要乖一點」,孩子當然答「好」。

2.      節節敗退型:孩子開始不回家,家長於是妥協晚上十一點回家即可,孩子偷錢,家長即增加其零用錢。

3.      妥協威脅型:孩子威脅不買機車給他就不回家或不上學,家長無奈買了機車,接著就又開始擔心孩子騎車肇事。

4.      無壓力狀況類型:家長不要求孩子學業、不要求做家事、不要求孩子任何的付出,因為怕孩子承受不了壓力。

 

但是,孩子的習慣、觀念、成就感,是慢慢從小累積而來的:三歲會幫忙擦桌子,五歲會幫忙折衣服,十歲除了安全考量,大致的家事都能協助。但在實務中卻經常發現很多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都把孩子當作毫無能力般的照顧,從生活起居、課業,到人際關係,所有大小事情都擔心;美其名是愛孩子,事實上則是剝奪了孩子應有的學習,無形中養成了孩子被動、懶散、沒有目標、挫折容忍度低。

 

得安學園游美貞主任針對家長親職教養間經常出現的的盲點,提出以下的建議:

1.      親子關愛取代予取予求:鼓勵家長除了善盡親職外更要有一份不可取代的親情關懷,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而非建立在物質上的給予。

2.      主動了解免於節節敗退:了解孩子發展階段,主動關懷孩子的心理、情緒、交友、學業狀況,適時給予支持、同理。

3.      合理管教取代妥協威脅:家長應以孩子成長的心智年齡,配合法律、社會倫理施予合理的管教,也就是循序漸進的賦予孩子權利及義務,而不是接受孩子不合理的威脅。

4.      培養責任感而非不給壓力:很多家長以為壓力是不好的所以不對孩子有任何要求,然而生物性的「趨樂避苦」、「好逸惡勞」便趁虛而入,所以養成孩子沒有責任感,只要享受不要努力,既沒有責任感又經不起成長過程中必然的挑戰。

 

經過這樣的回饋,游主任發現再度當與孩子們會談時,學生說:「老師,我爸爸跟以前都不一樣了,以前我只要不斷的跟他吵,什麼事他都會答應,現在怎麼吵都沒用。」、「我媽也很奇怪,以前我做麼事他都看不順眼,現在會叫我洗婉,還說我洗的不錯呢」。看到家長們的改變,游主任相信生命會轉彎,只要用心,轉彎後的美景,自然呈現。

 

 

宜蘭得安學園部落格:http://dafamily.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C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