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不是一本新書,但最近偶然讀到,還頗有感觸的~~

芬蘭教育堅信,唯有一切回歸到事物的本質,才能創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他們不會為孩子的成績打總平均分數,也不會做任何排名,而是用一至十等級給予學習成果,並給予評語,這與我們分數至上的教育截然不同。

 

以下是部份的書摘~

這樣說吧,哪個孩子不想求好?許多最後自暴自棄的孩子,其實是因為學校、家庭、社會、性格等因素所造成。不管是北歐人,還是亞洲人,人性都是相同的。問題在於,一個社會怎麼去看那張薄紙一片的成績單?家長會怎麼說?學校、老師,甚至於街頭巷尾的鄰居們怎麼看?還有,整個社會國家與政府教育單位會不會一起去推波助瀾?國家與為政者的首要責任,是給大家希望,而教育不是只有給菁英和所謂「優秀的人」希望吧?而是必須要讓不同的孩子都有一線曙光與希望。不論成績單上的分數高低,教育不能成為人性相互比較的催化劑,不能成為分類、貼標籤的審判官。

當整個教育體制不去計較那種過早讓學生產生比較心態的分數,或是進一步去激化以分數做為互相競爭的心態,而是長期鼓勵大家一起以跑馬拉松式的方式永續學習,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夠較平和的以自我成長為學習宗旨,那就是從制度面上形成了公平、實在的教育環境,而不是制度反而成為扭曲人心的可怕淵藪。

在芬蘭,最有趣也深具意義的,還是莫過於學校總是不去計算任何學生的學期總平均分數,也從來不會為孩子們做任何的成績排名,因為教育體系認為這時候去做任何的排名,沒有什麼意義與建設性。

***********************************************************

當然作者也提到,芬蘭教育未必是「完美的教育模式」,但至少他們明白分數不是唯一的評量方式,也相信這社會不是只有菁英,應該用更多元的評比方式找出孩子擅長的領域,然後因材施教,找到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而不是因為分數而自尊心受挫,因為受挫而拒絕學習,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都需要肯定與鼓勵,誰說成績好就一定會成功,成績不好就彷彿人生被判死刑,其實當廚師與當醫師一樣偉大,就如同我們的逆風少年,即使曾經因不服體制中輟失學,為他們找到一技之長,一樣能找到自己亮麗的天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C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