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撰文/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

在那個以父母意志為「生涯規劃」導向的年代裡,青少年是不太有空間也不需要花時間去煩惱自己未來究竟要做什麼?該走哪條路?反正只要順著社會主流的邏輯走,專心努力讀書、考上好學校、好高中、進好大學玩四年,最後就能找個好工作,娶個好老婆或嫁個好老公。

而那些即使沒有能力繼續升學的青少年,在滿地都是工作機會、勞動力需求若渴的社會大環境裡,一個國小或國中生也能在附近的電子工廠找到打零工的機會,那是個只要你夠努力,鹹魚也不難翻身的年代。然而這樣一種看似十分容易預測的線性式生涯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全球化年代,再也無法一體適用。

整體社會經濟結構環境的快速改變,使得青少年面臨的挑戰遠超過成人社會的預測與想像,沒想到今天台灣青少年要苦惱的是即使書讀得再高也不見得找得到工作,即使找得到工作,在這個勞動條件不佳的人力市場環境裡,也不過淪為販賣知識技能的高級勞工。因此更遑論那些早早就對升學主義自動投降繳械的中輟生或邊緣青少年,他們要不就是自此脫離與社會的連結,「走自己的另一條路」,要不就在勞動市場裡載浮載沉,成為沒有任何社會安全體系保障的「邊緣勞工」。

此外,我們也沒有想到青少年一但脫離了教育體系,就再也難以回流,在高學費教育政策以及文憑主義的影響下,有越來越多的勞動階層青少年,傾全力卯起來打工賺學費,最後卻只有身心俱疲的放棄追求對自己的教育投資。而近幾年台灣所面臨的結構性中高齡失業潮,同樣也衝擊著中產階級青少年,一但家庭經濟支持體系瓦解,青少年也必需面臨成為家庭經濟的補充性勞動力,生涯可能就此轉彎。

如果未來國家仍然忽視中下階層青少年的教育與就業政策,青少年的階層化現象將更形鞏固。當成人社會都無法解決貧富階級差距所產生的問題,無法建立一個建全的社會安全網,那麼你能說,青少年的生涯發展是可以預測與規劃的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C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