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情緒,問題是當「情緒風暴」來臨的時候,你如何去面對?尤其是處於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的情緒敏感而脆弱,憤怒的因子一旦被挑起,往往一發不可收拾,不僅影響自己,也帶動周遭人的情緒,形成有如颱風的「雙颱效應」,這時如果沒有人從旁協助,讓他的情緒得到理性的舒解,後續爆發的情緒災難將難以估計。
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石志偉督導分享他曾經碰過的案例,他說前一陣子機構有一群少年,因為其中一位少年的女友一直被社區中一位有精神疾病的少年騷擾,對方不斷地追求她,一直送東西給她,即時口頭制止也似乎無效,惹得身為正牌男友的這位少年非常憤怒,在他的感染下,他的朋友也跟著同仇敵慨,最後這群少年就集體對那位有精神疾病的少年施暴,並恐嚇他不可以告訴其他人或報警,導致這位少年的精神病加重而住進醫院,而施暴的少年們也被法院制裁了。
事後,其中一位少年在接受輔導時,也說出了他的感覺,他說他明白這件事與他無關,但是團體的鼓動,讓他盲目加入了施暴的行列,沒想到集體的情緒風暴發展的比當事人還嚴重。究竟該如何協助青少年避免情緒風暴的產生呢?一般輔導的策略大都會從協助青少年對情緒的覺察開始,之後再由理性的去選擇想要的情緒進而改變認知或行為。
石志偉督導還遇過一個少女,她因為小時候腦部積水開刀,造成她的眼球特別突出,常常遭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尤其不熟的人總會問她眼睛為什麼那麼突出,讓她覺得很困擾也沮喪,因此石志偉督導先透過團體的方式請其他成員思考如何改變這樣的情緒,首先先了解她目前面對別人的的疑問時如何回應,她說因為小時候開過刀,可是這樣講只會讓她更沮喪,而別人通常也不知如何回應。
因此,大家陪著她一起腦力激盪找出更適切的回應行為,後來找到兩個大家都覺得不錯的回應方式,第一個就是告訴對方「因為我從小就對這個世界非常好奇,看這個世界看的太用力以致於眼睛就凸出來了。」另外一個回答是:「你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你沒看過我媽媽,如果你看過我媽媽就不會覺得我很奇怪。」這樣幽默的回答讓少女開心地笑了,她發現原來想法一轉,就能轉變自己的情緒,不再覺得自悲自憐。
由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知道,如何不讓自己的情緒低氣壓發展成有傷害性的颱風,石志偉督導認為,詢求團體諮詢或讓自己理性面對、轉換想法,讓自己脫離低氣壓,似乎是不錯的可行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