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景氣逐漸復甦,但國內的1519歲青少年失業率仍舊高居11%左右,遠高於平均失業率的5%上下,另一方面,許多企業卻又一再抱怨缺工嚴重,年輕人不願工作。為了解企業與青少年之間的供需狀況,「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針對245家國內企業雇主展開雇用青少年意願調查,發現63的企業表明有用人需求願意雇用16歲至19歲的青少年,也有高達78的企業也表示若青少年條件符合需求,願意雇用。

只是受到青少年流動率高的刻板印象,造成不曾進用青少年的企業,會這方面的疑慮而不願意雇用。因此會中也邀請了輔仁大學林桂碧老師、企業代表撰思文創行銷總監劉呈顯、呂匠室內設計負責人呂榮哲以及青少年代表董承翰等人分享現身說法,試圖在青少年就業的供需落差之間尋求解決方法。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認為青少年流動率高只是ㄧ般人的刻板印象
IMG_0077.JPG  

台少盟在57日公布「企業雇用青少年意願調查」結果,祕書長葉大華表示,245家企業中有這麼多企業對雇用青少年有高度意願讓她頗為驚訝,進一步分析發現,中部企業在「有用人需求而雇用」及「條件符合而雇用」兩項意願表現上,皆高於北部、南部。此外,曾雇用過青少年的企業有8成表示會再雇用,且不論從產業別、企業位置及規模的分析均得到74以上的再雇用比例,大型企業更高達88,顯示有雇用經驗的企業其再雇用青少年意願相當高,甚至已有固定性雇用青少年的模式產生。而且大型企業的雇用意願與再雇用比例皆明顯高於中小企業及5人以下的小規模企業。

問卷分析結果顯示有58的企業曾經雇用過青少年,其中有795表明有用人需求會再雇用;反之,不曾雇用青少年的企業,也有775表明有需求也不雇用,顯示企業對青少年的接受度呈現兩極化。至於企業不曾雇用的主因,則以「工作性質不適合」、「擔心適應不良流動率高」「工作環境不適合」三者最高。葉大華表示,此三項理由都是企業對青少年的「想像」。而工作性質與工作環境屬於需求性評估,但因「擔心適應不良流動率高」而不願雇用,應歸納為企業對青少年的「刻板印象」所致。

↓報告點出企業與青少年就業供需間雇用意願的落差
IMG_0103.JPG  

此外,在政策作為的鼓勵效果與企業雇用意願的關連性,葉大華表示,全數受訪企業中,認為有助於企業提高雇用意願,則政府應將「職訓單位主動推薦完成職業訓練的青少年」政策列為第一優先,其次才是「對企業僱用青少年提供薪資補助」與「獎勵公私立學校依企業需求開設相關課程」。但進一步分析,我們卻發現,雇用青少年意願較高的企業,多期待政府應優先提供「薪資補助」政策;而表明不會雇用的企業,則認為政府應該優先提供「完成職訓的青少年」。

此台少盟自去年起為提高弱勢青少年的就業能力,結合青少年團體,於全台灣成立十一個青少年就業服務在地據點,提供弱勢青少年生涯諮詢、職場見習與愛心雇主媒合服務,並推動就業力培訓班、師徒制及自營式準備職場,讓青少年在不同環境中學習。2010年培訓總時數高達53,000小時,並成功協助200位弱勢青少年進入職場或重回校園。

↓輔仁大學助理教授林桂碧認為政府應協助青少年根留家鄉
P1070066.JPG  

輔仁大學助理教授林桂碧表示,青少年失業率是長期的問題,因此政府的政策制定應該偏重在執行面,她指出,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政府應該與地方企業共同整合讓青少年得以在地就業根留家鄉,舉例在說,許多東部的青少年都不想離鄉背景,卻因為沒有足夠的就業資源支持他們留下來,以致只能離鄉,也造成地方的人力流失,因此若政府能將職訓端與就業服務端予以整合,並全程提供專人或團體應有助於企業對青少年的雇用意願。

撰思文創總監劉呈顥發現青少年並不會有眼高手低的情形
P1070070.JPG  

撰思文創總監劉呈顥表示,因為青少年大多害怕與主管溝通,因此企業也不知道青少年在想什麼,若從公司實際的雇用經驗中,以青少年與大專畢業生相較,青少年較不會眼高手低,且執行力相對高也較不會偷懶,較弱的部分是在人際互動與社會經驗上,且此年齡層的青少年會害怕與主管做溝通,耐心有時也會有不足,但也確實有許多青少年的表現讓人驚艷,甚至會主動把工作帶回家.他表示,青少年各有不同特質,需要不同的協助與發現,因此若企業能經由青少年團體協助對青少年的認識,對於彼此的認知將有相當的助益,因此政府可以透過就業輔導員的功能與角色,讓企業知道青少年的需求是什麼,可以協助什麼。

呂匠工作室設計師呂榮哲希望有多ㄧ些新血加入木工行列
P1070072.JPG  

呂匠工作室設計師呂榮哲表示,自己是專業木工,目前木工是相當重要基礎工作,雖然是傳統產業,但木工師傅每天薪資甚至可高達近三千元.他表示,這幾年帶過很多青少年,而許多青少年離開的主要原因多是因為木工無法週休二日及工作環境不佳,但是木工卻是足以養活一家人,再加上巿場大從業人員減少,因此若青少年對木工行業有興趣,是一定會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因為許多師傅也希望能把技術傳承下去。 

↓逆風少年董承翰表示青少年只是經驗不足,若企業願意提供機會,就能夠發揮潛能
P1070073.JPG  

現年
19歲的青少年董承翰,已有二年的工作經驗,他認為,青少年有消極不工作,也有積極想找工作的人,而青少年對工作期待會直接影響工作態度的表現,許多人說青少年不耐磨,但卻未思考青少年對這工作是否有興趣.他以自己為例,雖然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卻才能卻是不夠,因此若企業不雇用青少年吃虧的是自己,因為青少年具有相當多創意,只是技術不足,所以只有給予發揮的空間,就絕對有助於公司的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C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