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與朋友相約聚餐,在一家位在徐州路上不起眼的咖啡館,十來坪的空間裡,擠滿了用餐的人潮。開放式的廚房,三、四個年輕廚師熟練地分工,煎牛排、做披薩、拌沙拉,老闆也很年輕,周旋在桌間幫客人點餐。

這樣的場景,讓逆風想起最近看到學學文創副董事長詹偉雄寫的一篇文章,若照他的定義,這群在咖啡館裡忙錄著的年輕世代都是「憂鬱創業家」。

照片 511.jpg 

擁有一家咖啡廳是許多人的夢想,因此許多年輕世代都以開咖啡廳做為創業起點,但在首富郭台銘眼裡,覺得這些年輕人是「島國思維」,光是開咖啡廳就滿足了,簡直不可思議。

而詹偉雄對這樣的現象卻有另一番的解讀,他在「憂鬱創業家」裡寫道:

和上兩代比較起來,廿到卅五歲這一代可說是「憂鬱的世代」,他們從小在自由、寬裕的空氣中長大,早早明白「自己做決定」的重要性,問題是台灣的教育系統並沒有跟著時代改變,它的專長仍是「打造產業預備軍」、「研發考試技術」,對大學畢業生來說,這集體化的學校教育與個體化社會標舉的世界觀間之落差,便正好催生了「憂鬱」這種世代特徵。

「憂鬱」是一種進退維谷的心靈狀態,有憂鬱感受的人清楚知道「不要什麼」,卻不清楚「要什麼」。過往,父母那一代認命地接受社會所派任的「角色」,全力以赴,即便中年或有那麼一絲迷惘,但社會給予其角色完成的評價與肯認,終使得他們仍能穩定自信地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這世代的年輕人則不同,社會已經擺明了「你應該成為你自己———那個獨一無二又特別的人」,問題是「那個特別的『自我』是什麼?」

詹偉雄認為,這些咖啡小店是年輕人中介的救贖,因為規模小、門檻低,而且正好滿足這些想逃離企業體制又想擁有自由的人,因為他們不想過朝九晚五的生活,所以一窩蜂創業圓自己的夢想!

對於自我的追尋,的確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迷惘,每個人都想與眾不同,但是能夠出眾的往往是少之又少,偏偏這些都是學校沒教的事,讓許多人即使畢了業,對未來還是不知何去何從。如果能在求學的時候,就多一些職涯體驗、自我探索的課程,在年輕時期就立定志向,或許就能更清楚未來的路,而不是為了出走而選擇創業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C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