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24日,台少盟屆滿六周年,回想起從無到有的篳路藍縷,身為秘書長的葉大華百感交集,記得2007年她獲得「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NPO經營類社會組個人獎」肯定時,她曾經說:「得獎,是另一種承擔的開始!」對於這條青少年工作的不歸路,葉大華已經投入15年,未來也會基於社會革命者的浪漫情感,繼續投入下去。
▼強烈的使命感,讓葉大華成為街頭運動的常客。
葉大華說,或許她天生反骨,早在就讀輔大社會系時,她就是學運、社運的常客,當時的環保聯盟、台灣民主運動、婦女運動,她都沒缺席過,「也不知哪裡來的使命感,腦子裡都是想改變不公平社會的想法,所以當同學們畢業後拼命想擠進百大企業時,我卻選擇了NPO這條路,而且是社福領域中最邊緣的青少年工作。」
▼葉大華在2007年獲得青參獎時,上台致感謝詞。
在畢業典禮的隔天,葉大華就到勵馨基金會擔任企劃,那時她從義工組訓、募款、設定議題、開發工作據點到外展工作都全部參與,也因為在西門町的外展工作,讓她發現社會上有許多邊緣少年,因為家庭或其他問題,必須很早就投入社會工作,第一份的工作經驗對他們的未來影響很大,但現實的社會卻無法提供他們合理的就業環境。
▼葉大華一路上為青少年爭取不少權益。
基於想要幫助邊緣青少年的念頭,葉大華在唸研究所時,特別以「邊緣青少年的工作世界」做為她的論文,找了五個真實的邊緣青少年個案,花了快兩年的時間追蹤他們的工作歷程,令她訝異的是,其中有個在家暴中長大的孩子,為了幫家裡還債,17、18歲的他竟然做過快60種行業,而且是非法、合法的都做,這樣真實的案例讓葉大華感到相當震撼,決心要為這樣的邊緣少年開發出適合他們的工作。
▼為了兒少法修法,葉大華付出不少努力。
葉大華說,新約聖經裡有個故事:有一次耶穌的門徒漁夫去捕魚,船划到漁池中央卻捕不到半條魚,漁夫們百思不得其解,這時耶穌對他們說:「要在水深之處灑網。」這句話讓葉大華深受影響,這也是促發她決定選擇青少年工作的原因,因為長久以來,青少年一直被認定為「好手好腳」的非弱勢者,他不像婦女、老人、身心障礙者容易受到大眾的注意與關心,但社會中邊緣弱勢的少年確實存在著,而他們面臨的往往是最殘酷的生存與獨立自主的問題。
▼葉大華帶領著台少盟,2008年以審議民主獲得青參獎。
因此當台少盟成立時,葉大華就義無反顧做了頭號先鋒,因為在青少年工作上,第一線輔導的人已經很多,政策倡議的組織卻很少,但政策卻是最直接影響青少年權益,因此即使剛開始沒錢、沒人力,前幾年也是不斷在赤字中運作經營,但台少盟就像青少年一般敢衝、有活力,不僅在2008年以推動審議民主獲得「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審議民主類團隊獎」,也在四年的努力之後,終於把民間版的「兒童及少年權益保障法」成功送進立法院審議。
今年,台少盟更將理念轉化為更全面性的社會參與行動,首度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推動了「逆風少年大步走」公益愛心捐活動,為失學、失業的逆風少年們打造就業競爭力,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在台少盟滿六年的時刻,葉大華希望「讓政策成為青少年的力量」,希望能成為青少年發聲的平台,捲動更多的青少年注意自身的權益來關心法案,也期許台少盟做個優質的社福小團體,繼續展現敢衝敢拼的活力,爭取青少年的六大權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