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月中旬開始,台少盟分別在北、中、南、東四區,召集了政府、學術與社福單位分別進行了「提升在地團體弱勢青少年就業服務能量座談會」,希望能為1519歲的弱勢青少年就業助一臂之力。在各界提供的論述中,逆風看到了許多青少年就業市場的問題與現象,也整理提出與大家分享。

▼提升弱勢青少年就業座談會,邀請政府、學術與社福單位參與,希望為弱勢青少年就業找到解決方法。
青少年就業座談會1.jpg 


台大社工系陳毓文老師表示,青少年本身就業力不佳並不是目前唯一的問題,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就業環境對青少年並不友善,例如薪資過低,權益、福利保障被剝削等等問題。此外,社會也對青少年貼上特定標籤,如尼特族,或常換工作的飛特族,因此並不見得是青少年挑工作,而是工作挑人,年齡、性別、學歷等限制造成青少年難以順利就業,就算有工作,常常又是短期就業又離職,頻繁的換工作狀態。

勞委會職訓局丁玉珍科長則提到,九月份的失業率6.13%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的三倍,但目前政府的就業輔導人力配置卻依照舊標準執行。從交叉分析來看,唸書是否有用?隨著年齡增長情況,青少年失業率是會改善的;但為何剛畢業時失業率較高?根據勞委會一項調查發現,46.9%是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20%多因學經歷不足或其他原因。同時在技職體系時青少年更換科系的比例相當高,表示校園中所學技能與職場所需是有落差的。

對於青少年目前的就業問題,政府與學者普遍認為職涯發展觀念應該要儘早開始培養,但也需要全面性的配套措施來協助發展。台大社工系陳毓文老師指出,公部門應該要提供機會,與民間加強合作,但是目前關於青少年的就業申訴管道缺乏,即使有就業服務站與職訓中心的存在,青少年卻不知如何去使用這些服務,在職場上遭受不公平待遇,也不知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另外學歷與年齡的限制讓民間商家對僱用青少年的態度較為保留,也讓弱勢青少年的失業問題嚴重。

就青少年對於職訓中心或就業服務站資訊傳播有落差的部份,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認為,因為目前這些服務機制多半是提供給成年人使用,很少是以青少年為主體來設計,因此不容易吸引青少年前往使用服務,甚至是提出權益申訴。從就業服務成效來看,政府與民間看到的面向還是有落差。因此應該更細緻的去思考,有哪些直接服務類型是可以在公部門的服務體系進行提供?又有哪些支持型就業服務類型是提供給有就業需求的青少年?提供給初入社會找工作的Neet族,跟提供給已經在就業但就業不穩定的Freeter族的就業輔導培訓模式應該是不同的。

然而大家也普遍認為,青少年的就業意願也是一關鍵因素,如果本身缺乏就業意願,那麼各界的輔導支援的力量也會被削弱。但是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也指出,不能因為青少年無就業意願就放棄他,而是要針對加強青少年就業意願提出政策性方案,目前勞政體系的就業服務員的養成訓練中,應特別增加服務青少年相關的知能,同時各縣市就服站應針對不同就業族群提供服務,像日本的就服站有特別針對Freeter族開闢專門服務的窗口。

勵馨基金會王淑芬研究專員則認為,教育體系應該為青少年就業做好銜接教育,例如國中將畢業決定不升學的青少年,在畢業前是否會有技職課程讓他們會進入職場作預備?她認為建教合作的學校非常適合這樣的青少年,因為不被升學或就業兩種選項限制,而是都可以接受到兩種不同發展的相關基礎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C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