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說,家是心靈的避風港,但對逆風少年來說,他們對家的記憶,未必是甜蜜而美好的。

 

▼每個人都渴望心靈的避風港。

照片 229.jpg 

 

他們或許來自單親家庭,被過度保護或放縱,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時而緊張、時而親密;他們或許從小就得負擔家計,一個人得打好幾份工,總是煩惱著下學期的學費在哪裡;而即便來自雙親健在的家庭,也可能因為父母管教太嚴格,剝奪他們的興趣與決定,讓他們對這個家充滿恨意。

 

逆風在與這群青少年接觸時,常會聽到許許多多的家庭故事,也從許多社工口中轉述孩子們的出生背景,這些家庭成員對待孩子的態度,多半是冷漠、怒罵、嘲諷,是忽冷忽熱、反覆無常的情緒,於是家庭氣氛總是緊張的,他們的關係常常以衝突開場,以失望、挫折草草收尾,這樣拉扯的親子關係,就像一顆情緒未爆彈,隨時都可能爆發。

 

逆風才發現,原來看似美好的天堂家園,在負面情緒與緊張關係的影響下,有可能變成孩子們想逃離的人間煉獄,一旦現實環境讓他們感到挫折失望,他們就會以其他方式,或許是叛逆、暴力來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其實,這或許也不是他們的本意,只是環境使然。

 

看到逆風少年們的成長歷程,讓我也不禁回頭看看自己,在國中到高中的青少年時期,也曾經與父母衝突爭吵,也曾經想要獨立,脫離父母威權的控制。那是一個「找自己」的過程,覺得已經大到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做一些事證明自己的價值,無奈在大人的眼裡,自己還是個孩子。

 

相信許多社工在面臨青少年與家庭衝突時,也會被激烈的爭吵,帶進情緒的死胡同裡,跟著感到焦慮、不安,對這個家庭不抱任何希望。但延吉少年服務中心督導施昭如認為,在經驗孩子與與家長的衝突時,必須讓自己去轉換眼光,冷靜觀察家庭成員的關係,發現這衝突對他們的意義,他們想被理解的是什麼,當不再被自己與表象的狀況干擾,能進到對方的情境中,就能對服務家庭成員有新的體會與認識,進而看到這些家庭與青少年的能量與潛能。

 

因為吵歸吵,畢竟還是一家人,相信絕大多數的家庭互動,是為了讓彼此有良好的溝通而努力,而不是為了讓關係不好而努力,如果大家有這樣的共識,願意嘗試改變的可能性也會提高,當大家能消除對彼此的成見,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那麼家就算不完全是美好天堂,也不會是讓人想逃離的煉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C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